刘家是先皇后的母家,三年前刘家家主被萧慎给办了,因此元气大伤,一直没什么作为。
这一次恐怕是想利用这件事情打个翻身仗,毕竟他们还有九皇子呢。
到了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孙氏到苏卿面前说了此事,苏卿却还是只有一句话:“随他们去,与咱们府上有何干系?”
孙氏气得直跺脚,但见苏卿一副丝毫不为所动的模样,便装病,干脆不去门口施粥了。
苏卿便也不在乎,直接带着望梅等人在门口施粥。
没想到,到了第二日,刘家就出事了。
头一日,刘家施的白米粥稠得都可以当饭吃的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天还没亮,刘家门口便排满了人。
面对这个消息,刘家人还高兴呢,这场面一定会传到宫里去,皇上早晚会明白,真正干实事还得刘家来。
但一出门,刘家人便察觉到不对,怎地排在前面的这些人,个个瞧着都有些眼熟呢?
没一会儿,刘家下人也认出来了,这些人哪里是难民,他们都是京都的一些混混。
刘家人原本想赶走,但这些人都是不要面皮的,如果动手赶他们,只怕是会引起他们不满,回头闹起来,好事也变成坏事。
为此刘家人将那些无赖的饭碗打得满满的,又让管家去跟他们私下交涉,塞了些银钱,希望他们不要再过来了。
那些无赖拿着银子,嘿嘿一笑,在管事的目光中走进了赌庄。
无赖们虽然走了,但刘家人也累了一整日,他们都怀疑是不是全城的难民都到刘家门口来了。
也因此,京都其他人家门口施粥的地儿则冷清了许多,只有那些排不上队,等不及的人过来。
“四婶,我就说了这样不行,您看这哪儿有人啊。”孙氏站在苏卿身旁阴阳怪气地说道。
“为何要有人呢?”苏卿看向孙氏,“我们施粥是为了让难民能不饿肚子,他们不过来,表示肚子不饿,这不是很好吗?”
孙氏被苏卿噎得说不出话来,暗地里骂他死鸭子嘴硬。
苏卿清闲得很,但刘家人却累得已经精疲力竭,这一日夜里熄灯的时间都比往常早了一个时辰。
可翌日天还没亮,刘家主母便被贴身丫鬟叫醒了。
“怎么了?”刘夫人看了一眼天色,还是黑沉沉的,脸色也难看了起来。
“夫人,外面都排满了人呢。”丫鬟也急了。
“人再多,也得等到了时辰。”刘夫人闭着眼睛道。
“夫人说得是,只是奴婢怕今日准备的米粥不够。”丫鬟一脸忧心地回道。
“昨日够,今日就一定够。”刘夫人打着哈欠说道,都是一样准备的。
可事实证明,刘夫人想差了,昨日够的,今天还真的不一定够。
今天的人比昨日可是多多了,大家还催着快一些。
而且,那几个无赖又来了。
“你们怎地又来了,昨日不是说好了不来了吗?”刘夫人压低声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