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阳光有些收敛,气温也略微往下跌了两度,尽管仍然维持在40度,在门捷感受起来,不啻于天赐凉机。
一大早,他便乘坐地铁来到青浦新城的飞车总站。
他已经咬牙在线上购买了15分钟以后飞往临港的快车票。
他今天的目的地国际永眠中心(International Hibernation Center,IHC)距离学校其实就两公里,位于滴水湖岸边。
但是,当他计算了往返飞车票和在滴水湖旁找家酒店住上两天的住宿费后,并不难做出明智的决定——还是回家住更省钱。
穿过站厅入口处的AI安检通道,一路上他什么都不用干,便从容地来到飞车旁边,这才发现,这趟行程所乘的飞车,从外形上看,比两天前他从临港回来时坐的那一架要显得高级不少。
“不愧是快车票啊,飞车型号都不一样......贵一点就贵一点吧,反正马上就要睡上好几年......”
以往,他乘坐的飞车都是多旋翼构型,看上去像是头顶上顶着好几个螺旋桨的直升机。一开始他还有些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不再心动,每次上车都倚靠在椅子上,在螺旋桨的噪声中小憩过去。
但今天这一架飞车,所有的螺旋桨都被厚重的机械臂包裹住,像是乖巧的风扇嵌在里面,整个外形一点都不像直升机,反而更像长出手臂的跑车,酷炫极了。
他兴奋地围着飞车看了好几圈,仿佛面对着小时候父母给买的玩具。
整个飞车完全是流线型的样貌,每一个面,每一个角,都是圆润平缓的,一点都不突兀。虽然空气很干燥,它却给人一种滑溜溜、湿漉漉的感觉。飞车通体以银色为主色调,舷窗玻璃则是颇具科技感的深空蓝,尽管颜色不同,两者在朝阳的照耀下,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乌黑色的螺旋桨此刻正对着地面,享受片刻的休息。几分钟后,它们将飞速旋转起来,释放出巨大的推力,这些推力产生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在这些反作用力的驱动下,整架飞机便垂直起飞了。
踏进飞车客舱时,门捷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了它的原理。
客舱里一共有八个座位,分为三排,三三二布局。每个座位都是人体工程学结构的配置,可以根据乘客的重量与身形做出自适应的调整,一看就价格不菲。
门捷一屁股坐上去,觉得自己坐在一堆钱上,尽管他也仅仅是在电视上见过那些古早的纸钱。
系好安全带后,他又忍不住四处张望,完全停不下来。
内饰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色调以棕色为主,很有质感,顶上的天窗颜色可以根据周遭阳光的强度而自行调节,使得乘客永远处于最舒适的氛围当中。
飞车的前端便是驾驶舱,说是驾驶舱,其实并没有驾驶员,自动驾驶早在十年前便已经接管了一切。但飞车制造商显然很有诚意和仪式感,依然在驾驶舱里放置着一整套仪表盘,实时显示着与飞车和飞行状态相关的各类信息。
尽管还未起飞,这些信息暂时处于静态,但如果乘客站在这一排仪表盘前,往前透过宽阔的前挡风玻璃望去,依然可以将整个中心站收入眼底,产生一种即将掌控一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