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杜晓红的事件落幕,时间又过了几天,这天第一节课,樊亮老师站在讲台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仿佛能融化人心一般温暖而亲切。她轻轻拍了拍手中的粉笔灰,声音清脆地响起:“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一项特别的任务哦,大家可以猜猜看,是什么呢?”同学们纷纷抬头望向樊老师,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和好奇。他们紧紧盯着樊老师,似乎想要从她的表情中找到一些线索。
“老师,是什么呀,您快点说呀!”坐在前排的杜宝峰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朗声道。他的眼神充满期待,显然对这个特别任务充满了兴趣。
坐在一旁的杜晓红也抬起头,跟着附和道:“对啊,老师,到底是什么呀?您就别卖关子啦!”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双手紧紧握成拳头,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
……
一时教室里又开始乱哄哄的,大家也不知道老师到底要说什么,也很好奇。
樊老师见状,继续说道:“好了,那老师问你们个问题,大家还记得冬天我们一起搭的那个炉子吗?”
炉子的话题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第一个学期的冬天,为了抵御严寒,樊老师和李承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动手,用铁质材料搭建了一个炉子。每天,值日生都会从家里带来的棒米骨头,用来燃烧取暖。炉子不仅带来了温暖,还成了大家课余时间的聚集地,大家围坐在炉子旁,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笑声。
“当然记得,那个炉子可暖和了。”作为班长,杜宝峰率先回应道,每次老师问问题,他总是第一个抢答。
“是啊,那时候我们每天都抢着去生火呢。”另一个同学补充道。
樊老师微笑着点头:“没错,那个炉子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温暖。但是,现在春天已经来了,温度也渐渐升高了,我们就不再需要这个炉子了。”
听到这里,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虽然还有些凉意,但春天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了,炉子确实该拆除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拆呢?”杜宝峰问道。
这时,李承恩老师也走来教室,刚刚到门口。樊老师看向李承恩老师,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后,樊老师说道:“就今天下午吧,大家放学后留下来,我们一起把炉子拆了。”
“好啊!”同学们纷纷响应,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
放学后,同学们留在教室里,开始准备拆除炉子。杜宝峰和李承恩老师一起,将炉子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樊老师则在一旁指导大家如何安全地拆除炉子。
“大家要小心啊,别伤到了自己。”樊老师反复叮嘱道。
杜宝峰撸起袖子,配合李承恩老师开始拆卸炉子的导烟管。他用力的配合李承恩老师往上抬导烟管,脑海里却回忆起冬天时大家围坐在炉子旁的场景。那时候,大家是那么团结,那么快乐。而现在,随着炉子的拆除,那段时光似乎也要随之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