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邱欣然手记:深渊撕裂(1/2)
人类除了渴望远行,也会思乡,可以说返航暴动的成因除了监控、猜忌,思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还在学生时期老师就要我们记住地球的美好,那么疑问也产生了,既然地球那么美好,我们为什么要远航?
当我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不只是老师,连妈妈也是一脸讳莫如深的样子。我还记得妈妈当时的表情,似有难言之隐,直到我进入大学后在参与一项脑机接口技术的实验中才恍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这件事和同位进化工程有关。妈妈曾在该工程中担任过重要角色,所以有了一些自己的猜测。
22世纪初期,脑机接口技术开始普遍应用,民用化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更加普及地应用于育儿,而关于这项技术的安全保密协议是通过量子通信完成传达的,早在21世纪初期,人们认识到量子纠缠的作用时便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利用量子纠缠实现了卫星与地面千公里级密钥双发。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成熟,人类开始向量子——脑机技术迈进。如果说脑机接口技术类似于“读心术”,那么量子——脑机技术相当于给人类的大脑接上一个云硬盘,这项技术如果实现,那么连小孩子都能拥有科学家的知识储备量。
问题就在于,谁能保证一个拿着枪的小孩儿不乱开枪?
除了技术本身的难题,大量有可能引发恐慌的猜想也在阻碍着技术的开发,在没有完成大规模结构论证之前,地球对于这项技术是相对保守的,同时地球的保守可以说是我们的幸运。
飞船在22世纪中期得到了从地球传过来的脑机接口的技术分享,这项技术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很重要,当时及至更长时间里,我们的工作重心都是在如何维持飞船的生态平衡,但郑凌月女士,也就是李天宇的妈妈却从这项技术中看到了另一个方向,并完成了飞船上有史以来第一个重大科学发现成果——同位进化。
郑凌月女士当时不过26岁,因为飞船普遍早婚,她已经有了一个4岁的儿子,就是我们后来伟大的船长。她对同位进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得出结论是人类幼儿时期,海马体未发育前完成大脑建模有助于提升成功率。只不过当时对这个项目关注的人并不多,充其量算作她在研究生时期的一项作业,可调动的资源不多。而我妈妈在计算机与机械制造的成绩非常优异,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开展了这个实验项目。
这就又要说回返航暴动,因为这场暴动的原因,飞船上损失了大量的物资,其中微芯片粒子加速器的存货损失殆尽,如此就只能利用飞船本身的环状粒子加速器实现隧穿,而这台宝贝则是科学部无论如何也不会批准于一个毕业论文级的研究项目的。
是的,飞船的环状重力舱本身就是一台加速器。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能量,太空时代的加速器不再动辄几十公里长,但要实现高速对撞也需要一定距离。直径270米的重力舱除了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十二大舱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设施,就是这台加速器,双圆环加速器在聚变反应堆的供能下可以实现越超十个百万电子伏特的效果。
微芯片加速器可以在实验室里完成理论印证,但要保证项目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飞船本身的大型加速器。郑凌月求助了他的导师,也就是后来把自己变成怪物的卫生部长齐星宇。
“大型加速器可以实现你要的那个隧穿建模的效果,但是这个设施发生了结构性损坏,必须进行大规模维修。”
齐星宇看起来很支持这个项目,很快递交了维修报告,但报告卡在科学部迟迟不予批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